如果孩子经常抱怨“骨头疼” 当心骨结核

    也许很多人以为结核病离我们很远,实际则不然。

    结核发病率近年上升

    在新中国成立后,结核病一度是非常多见的感染性疾病,因为其与生活贫困有着直接的关系;此后随着抗结核药物广泛使用和生活条件好转,结核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是,近年来,由于耐药性细菌和城镇化建设导致的人口流动增加,结核病的发病率有所增高。80%的结核病发生在肺部,而排在肺外结核发病率第一位的是骨与关节结核,近年来在临床越来越多见,需要格外警惕。

    传统认为骨与关节结核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患骨与关节结核的概率亦有大幅提升。进入21世纪以来,统计儿童(0-14岁)骨与关节结核的患病率为9.5%;老年人(65岁以上))患病率14.7%。骨与关节结核的好发部位是脊柱,约占50%,其次是膝关节、髋关节与肘关节:都是一些负重大、活动多、易于发生创伤的部位。

    结核可治疗,治疗需趁早

    今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同努力,消除结核危害”——这里明确了一个概念:结核病是可以治疗的,但前提是早发现、规范治疗。相比肺结核,骨结核临床症状不明显,尤其是很多孩子抱怨“骨头疼”的时候,家长不够重视,会以为是“生长痛”或是玩耍、运动造成的肌肉酸痛;这就容易错过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病症的机会了。

    骨与关节结核一般在开始的时期起病比较缓慢,症状包括疲劳、消瘦、没有力气、精神不振、持续低热、食欲减退、夜间盗汗等。但因为骨与关节结核一开始只是轻微疼痛,休息后容易消失,以此反复,逐渐加重,所以也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发展,局部可见肌肉萎缩影响走路,走路易疲劳,易摔跤,有时呈跛行状态;重症可出现畸形、肢体短缩、关节脱臼、骨折等症状,一旦造成畸形,就是永久性的。

    骨结核如何确诊?

    由于骨结核常继发于全身其他系统的活动性结合,少数病例是隐匿性原发感染,因此有时诊断需要联合实验室检查、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防止漏诊误诊。

    孩子“骨头疼”需尽早就医 

    在医院里早期被确诊为骨与关节结核,尽早开始规范治疗并痊愈的小患者,大多得益于家长对孩子健康状况很敏感,发现持续发热、关节疼痛后立刻到医院检查。因此,当孩子抱怨关节或者骨骼疼痛的时候,家长应注意观察;如果常规休养不见缓解,病情反复而且加重,则需考虑骨结核的可能性。单纯的骨结核不具有传染性,可以被治疗,而且越早启动正规治疗,治疗的手段越简单。

疾病导航

问医生
骨髓炎骨结核骨坏死 风湿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骨神经痛肩周炎颈椎病乳腺肿块乳腺结核关节炎滑膜炎